电 话: 0760-88588917
邮 箱: sales@mltor.com
网 址:http://www.mltor.com
地 址: 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科技西路43号之一101
美国福布斯网站7月23日刊登了一篇报道,题为:中国制造业的终结和美国工业的重生。
此文认为,中国人们目前极为担忧中国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泡沫,但这是中国能通过花钱解决的短期挑战,而中国经济真正的威胁更加巨大和持久:制造业泡沫。
该文作者维韦克·瓦德瓦认为,通过提供补贴、廉价劳动力、宽松政策和操纵人民币,中国成功吸引了很多美国公司将其工厂迁至中国。但受不断攀升的劳动力成本、对政府支持窃取知识产权行为的担忧和生产时间滞后等因素的影响,陶氏化学、卡特彼勒、大众和福特等公司已决定将部分生产部门迁回美国本土。
此外一系列飞速发展并不断融合的技术也将打破现状,比如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AI)、3D打印和纳米科技。这些技术此前发展缓慢,但现在开始迅猛发展。未来十年,这些技术将会迎来进一步发展,届时制造业所用的材料和生产技术将跟现在中国和美国以生产线为基础的加工过程完全不同。
维韦克·瓦德瓦坚信,即便中国工厂配备了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和3D打印机,能实现自动化生产,将原材料大费周章地运到中国,在中国组装成品后再运回美国将不是明智之举。因此制造业回归美国是不容置疑的,不是这个十年,就是下个十年。但美国失去的同类工作岗位并不会回归,未来这些岗位将不复存在。
虽然记者不同意仅以部分美国企业将生产部门回迁就断言中国制造业泡沫的论断,但由于重大技术进步引发的制造形态改变确实值得谨慎对待。
转型慢不得
今年在制造行业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中国经济的高红利时代已经开始过去,2012年中国经济转型的重点在于制造业的转型。
机床行业作为机械行业的工作母机,转型升级的紧迫性更为明显。一个现状是,虽然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机床制造厂家,但缺少著名的跨国机床集团和世界的“精、特、专”小巨人企业。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建设、重点工程所需的高档床主要依赖进口,国产中档数控系统市场国内占有率只有5%,而高档床所需的数控系统95%来自境外,功能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仅为30%。
有分析认为,中国数控金切机床市场上高、中、低档机床消费比重有如下特点:在消费量上约为5:5:4.5,在消费额上约为15:7:15。因此国内对高中档机床的需求无论在消费量还是消费额上都超过了低档机床。
相应的,国产机床产品调整步伐仍不够快速和及时,国产机床产品构成大多以低档为主,中低档机床占据我国机床产量的一半以上。
中国机床工具产品进口额居高不下,一方面是因为国家经济结构加速转型升级,国内市场对机床工具产品的需求水平快速提升;另一方面是因为机床工具行业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还不能跟上市场需求水平升级的步伐,国产中高档机床工具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亟待提升。
西安航空动力公司总工艺师陈贵林曾指出,目前机床设计及创新能力不能满足航空制造业的需求,使得用户不得不寻求国外制造商,如整体叶盘加工、叶片加工、专业拉刀磨削、复合加工设备及特种加工设备等。国产机床也没有成熟的可靠性强的数控系统,国内数控系统仅在一般电加工设备上保持相应的市场份额。因此,机床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轮值理事长、大连机床集团董事长陈惠仁说,“转型升级”是我国机床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他认为,转型升级仅满足于能做是不够的,需要实现由“能做”到“做好”的升级和跨越;仅能做某种产品是不够的,需要具备为用户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能力;仅有技术手段是不够的,需要企业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仅有产品、市场的调整是不够的,需要产业内部专业化结构的调整;仅考虑技术和经济要素是不够的,需要企业制度和文化层面的创新和升级。
特别是当下,中国制造业有着复杂的外部生态环境:竞争白热化的一线市场;庞大的二、三线市场;日益上涨的人力成本;缺乏融资渠道;经营人才流向行政机关、外资跨国集团、垄断行业高企;市场信用度低,交易成本高等。在这样的外部生态下,企业求生不易。特别是机床行业,人才、技术都需要长期的积淀。现在又是一个讲求速度的时代,如果企业缺乏加速度,或许只能成为追随者。
但行业本身的特性又需要企业能“静”下来,心无旁骛。且不论国际市场,在我国庞大的二、三线市场,也绝不意味着企业可以不论质量、创新能力、品牌竞争力,只需要低价冲击市场;不考虑品牌战略、发展战略,浮躁的、一味求快的心理不属于那些具有抱负和理想的企业家,毕竟没有稳健与持久的发展战略,成就不了中国创造。
两条腿走路
经济学家赖伟民认为,在这个山寨精神泛滥的年代,激流中的中国制造必须做好两条路的准备。所谓两条腿走路,他赞同中国企业先走出去国际化,后走回来本土化。
为什么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的制造业国际知名品牌众多,其原因是他们没有如此庞大的国内市场消化其产品,必须先走出去,从一出生就要主动与国际一线品牌共舞。
赖伟民认为中国企业没有这样的倒逼环境,因为中国制造业凭借庞大而廉价的劳动力代工出口了大量的优质产品,同时,凭借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倾销大量山寨产品。但长此以往,中国制造业无疑是zisha。
他认为先走出去,后走回来,中国制造业升级中国创造,建立国际化品牌,培养国际认同的一流品牌,再获得国内市场认可是轻而易举的。
实际上,结合机床企业来看,我国机床企业已经有一批走出去的企业,比如沈阳机床、秦川机床、上海机床、星火机床等等,但走出去并不等于获得了国际一流的制造水平或水准,如何经营,如何嫁接才是考量的重点。
但不可否认,这些行业排头兵企业不愿意留恋低端市场,不甘于屈就食物链的最下端。“取法其上,乎得其中”。若想在大江里面流得更好,首先要在大海里流得更好,若想引领中国市场,必须瞄准世界市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记者同意只有让中国品牌先走出去与狼共舞,才能真正炼就强大竞争力的观点。
相关链接
罗百辉:中国出现制造业泡沫?
对此疑问,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百辉表示,回流现象不足以支撑我国制造业泡沫论。
罗百辉说,我国一直坚持制造业实体经济,过去几十年以来,凭借制造业的坚实基础,我国经济突飞猛进,跻身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有望在2018年前超越美国。
近年来,美国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席卷全球,中国经济却依然屹立不倒,让美国开始反省过去“重金融而轻实业”的做法。奥巴马政府曾多次表示要重振制造业,提出“增加生产和出口,降低金融比例,增加就业”的发展目标。这正好从侧面反应了“中国制造”的魅力,值得美国借鉴。
当然,中国制造也有软肋,先进制造领域核心技术仍有待突破,但我国政府一直重视投资实体经济,近年来扶持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层出不穷,新型复合材料、3D打印技术、工业机器人、智能化模具、人工智能(AI)和纳米科技等先进制造业都得到了全新的发展。
如果一定要说中国制造存在泡沫的话,那就是中国制造面临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价格低廉、压价竞销、贸易摩擦、出口受限、资金短缺、提升产品结构受限以及全球经济的不景气,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而美国制造企业个别的回流现象,不足以形成“中国制造业泡沫”。不过,值得警惕的是中国制造业的富余产能正不断增长,而且很快会给市场带来冲击。罗百辉认为,目前中国制造业似乎变得依赖于一种不平衡的经济发展模式:即用投资“治愈”产能过剩。这必须警惕。
加工制造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通过不断的升级转型才能提高效率,节省人工。迈雷特数控技术有限公司的专机研发、生产与销售是顺应国内发展趋势,为中国产业升级添砖加瓦,是客户的产品,值得推荐。
网站地图 | 网站管理 |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 版权所有 © 2021 中山迈雷特数控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备案号:粤ICP备15003973号-1